(通讯员:胡幸钰 江新宇) 2025年7月14日,荆楚理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学院“新农人”志愿服务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迎来了第七日。团队围绕“魔法光学”“感受中国科技的神奇”“小吸管‘搭’世界”三大主题,为孩子们铺展开一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,让欢声笑语里飘满知识的芬芳。
一周的相伴早已让彼此心照不宣。晨光刚为长滩镇党群服务点的窗台镀上金边,教室里便坐满了跃跃欲试的身影。孩子们交头接耳,眼里的期待像小星星,“今天会玩什么?”“能学到新本事吗?”叽叽喳喳的问话里,藏着对新知的雀跃。

“魔法光学”课上,志愿者化身科普魔术师,用生动的话拆解VR眼镜的奥秘:“镜片就像神奇的放大镜,能把画面拉到眼前,让我们身临其境!”讲解完,VR眼镜一分发,孩子们小脸变得红扑扑的,有的歪着头比对尺寸,有的举着卡纸向志愿者请教:“姐姐,这样粘对不对?”当一个个带着童趣的VR眼镜完工,手机里的《最美中国》一播放,孩子们戴上自己做的“魔法眼镜”,瞬间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——“我好像在故事里”,一个小男孩的欢呼,让整个教室都漾起欢乐的涟漪。

“感受中国科技的神奇”课上,志愿者化身“科技向导”,指着图片讲得绘声绘色,重点讲解了5G技术如何领跑世界、量子卫星的突破意义以及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历程等内容。通俗易懂的讲解刚落,短视频《坐标中国》便点亮屏幕:一个个超级工程在眼前铺展,孩子们的眼睛越睁越大,小脸上写满“原来中国这么厉害”的自豪,有的悄悄攥紧拳头,仿佛已在心里种下“我也要搞发明”的种子。
最后的“小吸管‘搭’世界”课,成了创意的狂欢。彩色吸管积木一到手,孩子们立刻“脑洞大开”:有的独自蹲在角落,指尖捏着吸管搭出一朵圆滚滚的“棒棒糖”;有的三个一群围坐,你递一根黄吸管做屋顶,我插两根蓝吸管当窗户,搭出他们自己的“小房子”。

两个孩子默契配合搭建“火箭”,他们将吸管层层嵌套堆叠成箭身,细心搭出棱角分明的尾翼。当作品完工时,孩子们高高举起“火箭”展示,随后拉着它欢快奔跑,身影与手中的“火箭”宛如一道划破天际的流光。这灵动一幕引得众人纷纷鼓掌赞叹:“瞧!真要直上云霄啦!”

还有两个孩子化身小小“科学家”,时而皱眉思索,时而轻声讨论,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,终于成功搭建出属于他们的“风力发电机”。围观的小伙伴们也跟着鼓劲,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改进方法,热烈的气氛让教室变成了小小的“科技研讨室”。孩子们的创意层出不穷,小小的吸管在他们手中仿佛拥有了无限可能,变成了承载奇思妙想的载体。大家互相欣赏着彼此的作品,分享着创作过程中的趣事,笑声、讨论声交织在一起,为这场充满科技与创意的课程画上了最生动的注脚。
惊叹与雀跃交织成欢乐的乐章,欢呼与不舍谱写成离别的序曲,第七日的活动在缱绻的道别中缓缓落幕。“新农人”志愿服务队用趣味作帆、科技作桨,载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——VR眼镜里的山河种下探索的种子,吸管搭成的火箭载着创造的梦想,那些眼里闪烁的光芒、脸上绽放的笑容,都是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收获。而这些关于科技的惊叹与向往,终将像蒲公英的种子,乘风而起,在未来的日子里,长成属于他们的、更辽阔的世界。
